(沒看過電影的可以選擇不點進去,以下純為個人觀感)

 


劇中,一直被同學認為是個「沒有靈魂的娃娃」的青青,不跟任何同學接觸,畢業後也沒想過要記得任何同學的名字,但卻因為即將要被送到美國的陳柏宇說了一句話,『你到菜市場隨便喊"陳柏宇",十個會有九個轉頭說"你幹嘛?" 但到了美國,誰會理你啊?』青青猶如醍醐灌頂般地感受到,她,就像她的名字如「輕輕」兩個字一樣,不管到哪裡,大家都不會認得,就如「輕輕」的微風,縹緲地讓人難以發覺。


被遺忘,是什麼感覺呢?

當你走在路上,但沒有一個人認識你,沒有人知道你的名字,沒有人聽過你的聲音,沒有人認得你的模樣,當你走過他人的身旁,你就只是個行道上「路人」,只是個人群中的「過客」,就,只是個「人」,只是個「個體」。當徐青青對著陳柏宇喊自己的名字,陳柏宇回頭了,這時,她開始疑問,為什麼他會回頭?為什麼有人會理她?為什麼有人知曉「徐青青」這個名字?她想要找蔡子涵,跟她一起離開那個她沒離開過的家鄉,她坐上了她不敢坐上的火車,只為了找第一次讓她懂得有人得知她、了解她的蔡子涵,就算在她眼前的是討厭她、鄙視她的陳柏宇,卻願意相信,說不定,「他」,有可能永遠都是蔡子涵......


................『三點以後,他就會開始愛我。』









希望青春就此「沉睡」,或是讓以「沉睡」已久的青春被人喚醒

 


那,你(妳)希望如何呢?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看完後,老實說有點惆悵......

劇本最初的發想,是緣於一件真實的社會事件,描述有四個小孩相邀去玩水,卻被大浪淹死了其中三個,只剩一個活著回來,但媒體卻只一直談論那三個可憐消逝的生命,卻沒人去注意活下來的那個孩子,去了解他的哀傷,去了解他的孤獨,去了解他失去三個好朋友後,生活過的怎樣? 這跟她之前的作品「拍賣世界的角落」很像,都是在討論因重大災難而遺留下難以承受的孤獨,只不過她將這份情緒轉換了另一種故事形式,再利用類似繪本的敘述方法,再一次地經由電影傳遞給大家,雖然劇情流動看似平緩,卻隱含著淡淡的哀傷......


我很喜歡鄭芬芬導演講故事的方式,雖然只是一部純愛式的青春片,但卻可以讓人看見或許是生活中身可及觸的感受,也或許是一個新聞畫面背後大家沒看到酸苦,在「拍賣世界的角落」的最後,鄭導在畫面打上"一日長於一年,世界就是角落",希望大家去注意那些不被注意的小角落,對於這部新作,我相信她也持著初衷,努力地傳達她所想要傳達的,期望讓銀幕前的觀眾,都能接收到這份心意,更能將這份心意傳給其他人,這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地方!


總而言之,我還是希望大家沒看過的人可以去看這一部電影,沒有了大家的支持,就沒有那些辛苦拍國片的台灣導演們。

國片加油!!

 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rick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